当前位置:太平洋装修网装修资讯企业资讯

全球速读:陈劲松:不同阶段房地产市场特征和当前的基本逻辑

时间 : 2022-10-21 17:35:09来源 : 世联行官微

01

前一篇文章名为“用家时代”,朋友们都以为我在编故事、造名词,其实不过是将此一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动力”,也是唯一的动力,说出来而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什么是市场动力?就是最终的“买家”。所谓“最终的”,是指商品房的买家,不是指“土地”、“在建工程”等中间过程的“买家”。

最终产品的买家是如此重要,是市场动力的唯一源泉,不只是决定最终产品的市场特征,也决定了“土地”市场的基本特征。

笔者最近接触最多的信息,就是“项目求转让”的。那么此时,土地市场和项目转让市场有什么特征?卖家和买家的最优策略是什么?这些看似博弈的市场,其实有着基本的规律。

02

任何一个房地产市场(指正常的、没有严格限制的自由市场),价格都是波浪起伏发展过来的,不存在一条“平稳发展”的直线。

基本走势如上图,从大的方面说:

1、总体上,时间价格曲线是波浪向上的,也就是下一个浪的高点,比前一个浪的高点要高,这是由货币量不断提高所决定的,本文不述;

2、上升期普遍比下行期时间要“长而缓”,下行期则是“短而急”,这是实体经济周期的规律所决定的,本文亦不述;

3、完整的周期一定经历四个阶段:底部、发展、泡沫、下行,而且不断循环。每个阶段的特征是完全不同的,主要体现在:市场动力、现房市场、期房市场和土地市场;

4、判断每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既无依据(太复杂),也无可能,只能根据市场出现的特征来得出结论,我们已处于哪个阶段。

由此,笔者分别描述一下,各阶段的特征,再回头看一下,我们当下应该具备的市场逻辑。

03

正常发展阶段的市场:

1、进入的标志:房价因租金的回报业已高于无风险的资本回报率,标志着长期投资者进场,故市场动力由“用家”和“长期投资者“共同组成;

2、“现房市场”(二手)和“期房市场”价格同步,开始稳定并缓慢向上;

3、土地市场开始活跃,而且因土地领先房屋两年左右,价格亦体现为上升的速度快于房价;

4、按揭成为银行无风险金融的主要产品,被积极主动拓展;

5、开发商最优策略是尽早拿地+杠杆+分期开发+分期售楼;

6、房地产相关产业链在资本市场大受追捧。

这是房地产最健康的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可惜的是“花开终有花谢时”,它结束的标志是:

1、“用家”退出市场,只因房价太高;

2、“房屋投资回报率”只有指望涨价,完全不考虑“租金回报”了。

这就进入了“泡沫阶段”。

04

“泡沫阶段”的市场动力,上文说少了“用家”,但多了“炒家”。什么是“炒家”?就是“短期以涨价差”为目的的“投机者”。

“泡沫”的特征如下:

1、市场动力全由“长短投资者”组成;

2、期房的价格高于现房,期房的销售也好于现房,只因期房投资杠杆率更高;

3、土地价格的上涨过快,这个阶段是项目转让合作的最佳时期,“地王”频出;

4、市场情绪一派乐观,在房价屡创新高下,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限制措施”,但基本无用;

5、此时,理智的开发商应该终止拿地,果断一次性卖楼,但这很难不后悔;

6、投资类品种多样化,各种小户型公寓、度假等产品纷纷入市;

这个阶段的“最高点”将诞生于“金融政策”的转向和大环境的突然变化。这个“尖峰”,会非常“尖刻而短暂”,接下来就变成了“下行”了。

05

“下行”期的来临,是所有参与人都不敢确认,需要反复验证的,但是当如下特征出现,就是:

1、市场动力于“房屋”而言,“炒家”退出市场,于“土地”而言,接手的都是“外来者”;

2、市场的销量萎缩在先,价格才回落,而且回落速度会“前慢后快”;

3、投资类品种全面滞销,产品品质成为可销售的“卖点”,品牌此时比上一阶段有溢价;

4、现楼与期楼价格同步下跌,或表现为同步缩量;

5、整个“下行”过程伴随着对未来“回调”的期盼,也真的会出现短期“向上回调”,这正是“出货”的良机,尤其是项目转让的最后时机;

6、这个“下行”时段,一般与实体经济周期下行是完全吻合的,任何公司泡沫期加的杠杆,此时都成了破产加速器;

7、此时开发商的最佳策略,就是领先市场一步,“平价、一次性销售存货”。

8、推迟“拿地”,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地价”又便宜了一大截;

那么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底部区域又会如何?

06

当下的逻辑,就是“底部逻辑”,底部早晚都会走出来的,而预测时间总是会失误的,我们来看“特征”:

1、市场中“长期投资者”从买家中退出,市场动力全由“用家”组成。无论“首置”、“改善”和“豪宅”,不用不买,这就是“用家时代”;

2、“现房”与“准现房”市场,要好于“期房”市场,尤其是好于“远期期房”和“投资品类”市场;

3、房价回落至“出租回报”率与无风险利率相类似的水平,带动租客开始置业;

4、“地价”和“项目转让”下跌也无人应价,维持在低价等待天明;

5、市场营销以解决“用家”生活需要为“卖点”,不再编织未来的故事;

6、与经济大势密切相关,随着“银根松动”、“利率下滑”和政策支持,“用家”的数量开始上升,这就是“筑底”了;

7、“二手楼成交量”是重要参考指标;

8、“筑底”才能向上,用家支撑市场。其它如“养老“、”旅居“、“投资”等等此时远未到复苏的时候。

一切过去的思维,都要等到市场恢复正常发展阶段,才真正派上用场。

市场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有特征的,无论外在的力量(有形的手)如何扭转她的表现,基本规律还是在那里,发挥着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