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发债融资39亿港元,多家券商维持“买入”评级
时间 : 2022-01-22 06:11:24来源 : 新京报
1月21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成功发行于2026年到期的39亿港元可转债,票面利率4.95%。在近期市场遇冷、流动性紧缩的大环境下,龙头民营房企碧桂园仍能以低成本境外发债,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完成发行39亿港元“可转债”
碧桂园公告显示,该期债券发行的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38.61亿港元,公司拟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为将在一年内到期的现有中长期境外债项进行再融资。
可转债即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混合型债券形式,发行公司事先规定债权人可以选择有利时机,按发行时规定的条件把其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的等值股票。
公告显示,碧桂园此次发行的可转债换股价为8.1港元,较上日收市价溢价约16.38%,若全部转换债券,将可转换为4.81亿股股份,相当于公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08%及经发行转换股份而扩大的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04%。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可转债的发行有助于碧桂园持续优化债务结构,同时也给予了市场较大信心。
稳健财务支撑下显现“投资级”实力
2021年,房地产市场“前高后低”,下半年市场整体遇冷,房企销售业绩表现整体不及上半年和2020年同期。而碧桂园销售业绩保持平稳并持续领先行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2021年,碧桂园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580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641万平方米。
克而瑞统计显示,碧桂园2021年全口径销售金额7588.2亿元、操盘金额7208.6亿元,均是7000亿档次的“唯一”,权益金额也是唯一一家破五千亿的房企。
与此同时,碧桂园持续优化债务结构,财务稳健性进一步增强。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净负债率仅49.7%,已连续多年保持低于70%;期末融资成本约5.39%,较上年底下降17个基点。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可动用现金余额为1862.4亿元。
凭借强韧的运营和财务状况,碧桂园受到全球顶级评级机构的认可。据不完统计,2021年穆迪、惠誉、标普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一年内下调中资房企评级250余次,但穆迪和惠誉仍维持对碧桂园的“投资级”评级,标普亦给予碧桂园BB+评级,上升一级即为“投资级”,展望“正面”。
近期多次顺利发债,现金余额超1800亿
当前市场环境下,碧桂园信用记录可靠、融资渠道畅通,被机构认为是“少数几家在流动性紧缩中基本未受影响的大型优质民营开发商之一”,“去年11月以来首批境内信用债融资渠道恢复畅通的大型民营企业之一”。
2021年12月,碧桂园共计发行两笔债券,包括12月15日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6.3%,共吸引了十数家银行和非银机构参与;另外,公司还在上交所成功发行一笔2.84亿元、票面利率5.5%的供应链ABS,位列窗口指导放开后的第一批民企。
2022年1月,碧桂园地产集团作为共同债务人在深交所成功发行两笔ABS,发行金额分别为5.21亿元和7.21亿元,共计规模为12.42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5.3%和5.5%。
资料显示,碧桂园年内分别有4.11亿美元债券将于1月到期,及7亿美元债券将于7月到期,而其截至2021年6月的可动用现金余额超1800亿元,可见公司现金流依然较为充裕。
连续正面消息加持之下,UBS、广发证券、申万宏源等国内外市场机构均维持碧桂园“买入”评级。
广发证券认为,2021年在行业信用分化加剧的情况下,碧桂园在稳步降负债的同时,保持了相较于行业而言更好的信用资质;公司不仅美元债价格坚挺,而且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稳定,同时也得益于扎实的现金流,使得公司得以根据资本市场情况对美元票据做赎回安排,稳定资本市场信心。
新京报编辑杨娟娟校对卢茜
关键词: 多家
相关资讯
-
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稳经济 LPR下调稳定市场预期
了解更多 -
南宁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 首套房最高额度提高至70万元
了解更多 -
华发物业服务与珠海华发订立2021年酒店顾问服务框架协议
了解更多 -
金潮建设以1.5亿元受让秦皇岛1宗城镇住宅用地
了解更多 -
上海外高桥发行金额10亿元短期融资券 债券期限为365天
了解更多 -
中国铁建拟发行金额为不超过1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券
了解更多 -
推行供地新模式 持续开展“净地”出让专项行动
了解更多 -
2021年杭州楼市历经风雨最后市场归于平稳
了解更多 -
5年期以上LPR是否继续下调?
了解更多 -
成都完成2022年首场土地拍卖 4宗住兼商土地全部底价成交
了解更多